|
对于萧鼎《诛仙》的烂尾,蒙亚枫先生给出的原因更多的是侧重于萧鼎在《诛仙》一书取得空前成功后产生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然而如果详细梳理《诛仙》一书全文会发现,即使完全抛弃外部环境不谈,《诛仙》这部小说本身也是一部矛盾重重的作品,他的优点不需多言的同时细节漏洞也是不断的出现。根源在于萧鼎先生的《诛仙》是一部下笔前未构思出完整故事情节的作品,甚至万剑一与道玄的恩怨都恐怕是顺着情节发展出来的神来之笔。这点由《诛仙》一书先是写道玄当了二百余年掌门,后来又写万剑一在一百年前受青云门师长惩罚犹为明显。至于在《诛仙7》中对焚香谷的伏笔在《诛仙大结局》中完全消失,在《诛仙2》中仅以一句焚香谷经过严重内乱做结,足见萧鼎在《诛仙》下笔之前并无完整构思。
下笔前的构思不完整加上后来身处环境的变化,才是萧鼎并未依靠《诛仙》完美登顶“中国奇幻第一人”的原因。而温瑞安没能成为继金庸古龙梁羽生后真正成为武侠文学的大师,原因则更为复杂,绝不仅仅是温瑞安缺乏对武侠文学创作的热情,更应从温瑞安自身的角度出发。武侠小说有后记的并不多,其中给自己武侠作品写后记最多的大概便是温瑞安了。然而就像黄易的武侠难免套路化一样,温瑞安的后记也是套路化,离不开自恋的吹嘘与痛苦的冤狱。如果将温瑞安各个时期的后记连起来看,便能证实温瑞安这些年的思想境界并无太大进步,始终局限于个人的一部分痛苦经历。
反观与温瑞安同时代被关入监狱的柏杨与李敖,无论他们的文章学问引发多少争议,但他们二人的思想范围都已经完全跳出了自己的狭小圈子,而是从更高的视角来反思造成自己冤狱的原因。与温瑞安念念不忘自己的冤狱恰恰成为鲜明对比。这也许可以从温瑞安文章中透出的自恋与自负来分析,浏览其文张口闭口“温巨侠”,言多称“独撑武侠大局”,“别人创意多借鉴于我”,可见其人自负与自恋。一个人一时的自恋与自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续几十年的自恋与自负。自负与自恋的人很难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势必照成恶果,温瑞安的缺少反思恐怕与他自九十年代后一直坚持错误的道路不回头有必然的联系。
影视明星大多是越老越不值钱,作家理应相反。但最近一年左右萧鼎与温瑞安先后开始了新书的创作,却让我真切的感觉到这句话的局限性。温瑞安的新作《少年无情正传》依旧是卖弄文字、忽视情节,萧鼎的《诛仙2》因为《诛仙》本身很多情节并未理顺而前途不明。
我写这篇文字其实并非是对他们的责难,而是希望他们能更上一层楼,但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吗?我不由得怀疑。
2012.1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