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
UID47
精华0
金币0
贡献0
银币2636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转: (一)
谈起侠义小说的渊源,文学史都提到清末的侠义公案小说,这类作品成就大多不高,即使如《三侠五义》塑造个别人物比较成功,其整体艺术水平也显得粗糙,思想倾向更不值一提。而金庸小说的面貌与上述作品大相径庭,甚至是天壤之别。金庸小说的人物形象大多鲜明丰满、呼之欲出,更重要的是,其“侠”的含义有别于过去的“侠”,试看旧小说中的所谓“侠”,充斥着一些流氓暴力色彩,“使酒任气,当街杀人”,还有一些是无赖地痞的角色;好一些的是投靠清官作“愚忠”之流,不肖者甘做官府的鹰犬、刽子手。但在金庸小说中完全看不到这些情景,相反的,作者赋于“侠”以全新的定义,这就是借小说人物郭靖之口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使得小说的思想内涵大大地高于旧小说。且看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唯行大义之所行,其它什么名利富贵、朝庭官府,皆视如草芥。 小说赋予了部分人物以中国传统思想的特征,如郭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襄阳,数挫元军,虽然他也知道南宋小朝庭腐朽软弱,襄阳终难久守,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与城共存亡,很有儒家那种入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特征;黄药师虽生性古怪,且薄汤武、非周孔,但他却说“忠孝乃大节所在”,也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又如杨过的不羁,令狐冲的旷达,都闪现着道家思想的烙印;还有那个疯疯癫癫、为老不尊的老顽童周伯通,这个人物形象很像道家传说人物老莱子。周伯通可说是深得道家思想之三昧,做到了老子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倚天屠龙记》中的空见,《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则和他们的身份一样,是佛家思想的代表,他们以自身的佛法修为和武功造诣去制止和平息江湖上的恩怨报复,大有割肉饲鹰之气概。此外小说还对那些积极维护和平的人物,如萧峰之平息宋辽之战,张无忌制止正魔之斗等等极为赞颂,体现作者热爱和平的思想倾向。 除此之外,小说还塑造了多个具有“痴”的特性的人物,《笑傲江湖》中的仪琳,《倚天屠龙记》中的殷离,《白马啸西风》中的李文秀,《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小龙女,《碧血剑》中的阿九等痴于情;《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鹿鼎记》中的澄观和尚痴于武学,《笑傲江湖》中的梅庄四友痴于琴棋书画;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可谓是“痴”之集大成者,他痴于情,对王语嫣“死缠到底”,也痴于事,曾对围棋、易经、佛学等痴迷甚深,都有很高造诣,故段誉其人大有才子风度,读者也可从其“痴”上领会一些为人做学问的道理。 另外小说中许多人人物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命运的不幸以外,还遭受世人的偏见、歧视甚至迫害。如萧峰不容于中原武林;杨过不容于全真教;令狐冲不容于五大派等等。但他们历尽坎坷终成大器,中间情节虽不无巧合离奇之处,但总的来说给人以积极向上之感,且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正反面人物绝不一刀切,名门正派中不一定人人都好,旁门左道也不是个个坏蛋。相反的,作者对所谓的以名门正派自居的人物多有嘲讽。最明显的是在《笑傲江湖》中,代表正道的五岳剑派内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号称五岳盟主的嵩山派,对刘正风一家大开杀戒,面对手无寸铁的妇孺也不手软,心狠手辣足令魔教汗颜;华山派的岳不群已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其阴险处更在嵩山派之上。《倚天屠龙记》中,峨嵋派掌门灭绝师太生性残忍,仗着手中利剑滥杀无辜,法名真不愧叫“灭绝”。即使是号称武林泰斗、总是站在正义立场上的少林派,作者对其也不无揶揄调侃。首先,小说中的少林派皆实力堪虞,武林泰斗徒有虚名。这在《天龙八部》中很明显,鸠摩智以一人之力几乎挑了少林数百年基业,若非虚竹以别派武功打败鸠摩智,少林将全军覆没;此后丐帮庄聚贤来挑衅,堂堂少林方丈又被打得全无招架之力;丁春秋略施鬼域伎俩,玄难大师便坐以待毙。在《倚天屠龙记》中,少林寺在赵敏一伙袭击下已是名存实亡。以上种种写出了貌似强大的武林泰斗实不堪一击,与此并存的是少林派(包括其它名门正派)的迂腐教条,如《笑傲江湖》中,少林寺的《易筋经》本可治令狐冲的伤,只因门派规矩而不治。至于《易筋经》、《七十二绝技》等高高在上的绝世神功,更是到头发胡子白了都没几人能练成,少林弟子常被小姑娘欺负。但《鹿鼎记》中的少林方丈晦聪大师却与众不同,此人貌似得道高僧,实则非常圆滑世故,善于见风使舵。只因韦小宝是替皇上出家的,所以方丈把小宝收为师弟,(唯一的师弟),小宝胡闹也不管,郑克塽带人来找阿珂,小宝满嘴胡说狡辩,方丈却随声附和,还以佛理禅义来矫饰,纯粹是个老滑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