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有小成
UID303
精华0
金币97
贡献1
银币981
在线时间76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点穴与解穴》内容截图如上:因为图片比较的大,截图是经过压缩后才上传,所以有点模糊,下载后原版很清晰
《点穴与解穴》简介:
点穴与解穴的原理,是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为依据的。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五脏六腑、筋、骨、血、脉等组成。而每个 组成部分都有机地联系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整体起主要 作用的是五脏六腑,其中脏腑关系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关 系的相生相克,来维持着机体的平衡。人体经络的分布,内通五脏 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它是人体气血循行的道路,起着联系、协调、 平衡、营养人体各部组织的作用。它是人之体表与脏腑相联系的 主要通道。人靠的是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生机勃勃,体格健壮。 人如果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疾病缠身而垂危欲绝。所以,要制 人,就必制其经络,造成其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失调,身体各部活动 受限,直至丧命。
所谓点穴,就是通过运气发劲、格斗招式,以手、足、头、肩、肘、 膝等部位,在瞬息之间,完成意到气成,气到血到,血到力到的功夫, 点中敌方的要害穴位,使其在外力强有力的击打之下,突然关闭, 造成经络受阻,穴位失灵,致敌局部或整体失去活动能力,从而达 到制服敌人的目的。点穴是伤人,解穴是救人。武功精湛者,一举 手就足以致强敌于死地,而对于垂危之人,略施手法,则可使其复 苏。如果只能杀人而不能救人者,则称之为死手,死手是不可取的。 故历代先师谆谆告诫后人,习武者尚德不尚力,力虽足以伤人,而人未必心悦诚服。唯德者,力虽逊于人,而人必帖然。”
第二节寻经
学习点穴法,必须先了解身体各穴点的准确位置之所在,要能 辨别该穴的起止循经路线,还要知道各穴位与脏腑、脑颅、气血、五 行、阴阳的依存关系、相生相克关系、相互制约关系,才能逐渐学到 点穴法之精髓,才能谈得上运用。
一、十二经络
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机体,全身上下各部组织,外系筋骨皮, 内联五脏腑,上下、左右之间联系循环,就是经络。所谓“经”是指 神经纵运行的大的干脉,又以直行者为“经”,是主干;所谓“络”是 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支而横者为络”,是旁支为小; 统称经络。
气血循行路线为十二经络。即:手太阴肺经、手阙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阙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 胱经。
气血在人体内的循行规律是:手的三条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运 行至手,交接于手的三条阳经,再从手沿臂外侧运行至头,交接于 足的三条阳经;又从头沿胸、腹、背、下肢外侧运行至足的三条阴经; 而后从足沿下肢的内侧经腹运行至胸,复交接于手三阴经。
经络的运行,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却有络点布于体外,即 为穴道,又称经穴。
穴位的主要作用,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载:“五脏有疾 者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性,而知五脏 之害点。”可见,压打穴位,可反映出人体某脏器部位的特殊反应。
本网站包括以下书籍资料下载: | 武术类:少林功夫,武当武术、武功秘籍、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咏春拳、气功、散打、格斗、拳击、轻功、武功秘籍、武术搏击、擒拿格斗、古武秘技
六合, 八极, 醉拳, 劈挂, 通臂, 螳螂, 猴拳, 翻手, 地趟, 戳脚, 弥宗, 查拳, 华拳, 燕青, 太祖, 潭腿、武当本派, 陈式太极拳, 大成拳, 杨式太极拳, 形意拳, 孙式太极拳, 八卦掌, 吴式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心意六合拳, 简化太极拳、佛家拳, 白眉拳, 侠拳, 咏春拳, 虎鹤双形拳, 蔡李佛拳, 莫拳, 李拳, 洪拳, 刘拳, 蔡拳, 其它南拳、自然门, 二节棍, 蝴蝶刀, 梅花拳, 截拳道, 轨迹学, 民间武技, 综合类, 三皇炮捶拳、空手道, 跆拳道, 泰拳, 合气道, 柔道, 瑜伽
| 易经类:周易八卦玄学、四柱、命理、八字、紫微斗数、梅花易数、算命、六壬、六爻、奇门、遁甲、风水、堪舆、太乙神数、铁板神算、手相、面相、摸骨术、
| 道教类:丹道、道家秘术、胎息功、内丹术、茅山法术、道教符咒、巫术、蛊毒、道家辟谷、大小周天功、筑基、正一派、龙门派、道家练气术
| 中医类:针灸、擒拿、正骨术、汉医、苗医、民间秘方、偏方、养生、药洒药方、祖传医术、珍本手抄本中医、难经、验方、中草药、经胳、穴位、脉学、中医效验秘方、方剂学、民间神效秘方、骨伤秘方、献方、名医珍藏秘方、中药制剂验方、秘方验方偏方、特效方、伤寒金匮、黄帝外经、珍贵古刻本中医、医案精解、名医名方、、、、等
| 奇术类:江湖奇功、民间秘技、失传绝学、武林秘技、江湖奇术、家传秘法、房中术、祝由术、鬼敲门术、巫术、蛊毒、降术、五鬼运财术、五行隐遁术、日本忍术、、等
|
书籍名称:《点穴与解穴》
《点穴与解穴》书籍编号:WS1216[点穴与解穴].李鹏.李战奎
《点穴与解穴》格式:PDF
《点穴与解穴》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