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人不懂英雄志主角--卢云(转)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1858

帖子

1858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36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8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16: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雄志》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扑朔迷离的情节,不是以武犯禁的侠情,不是别出心裁的武打设计,甚至也不是四个主人公的命运沉浮,而是书中深沉的政治意味和哲学思考。

     武侠小说写政治,并不稀奇。金庸用江湖隐喻庙堂:用对武学“天下第一”的追求来类比对至高权力的追求(射雕),用挥刀自宫类比政治对人性的异化(笑傲),用妓院出身的混混横行黑白两道来解构官场和武林(鹿鼎)……可以感觉,金庸对政治是有一点厌恶的,他的兴趣在于写侠气、写情义、写人性。涉及到家国天下的时候,金庸更多的是借历史指出侠在传统家国观中的困境,他对政治的最积极的理解大概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呼吁用“侠气干预社会”(即便这一句也没有脱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范畴);而金庸对政治最不积极的理解是韦小宝,《鹿鼎记》伟大之处在于批判现实,但是它也嘲讽所有武侠里的是非与坚持,再联系上金庸系列中大量退隐江湖、不问世事的结局,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判断:金庸的政治观是比较消极的,他不尝试在小说中给出“是与非”的解答。

     事实上,英雄志以前的武侠世界是独立于一个武侠道德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的描写基本被排斥了。这样的小说,往往会产生道德的震动和深思,却不能产生历史观、政治观的深刻反省。并不是金庸们不想给出答案,而是浪漫的侠义精神与严酷的社会现实短兵相接,难免不是一幅丢盔卸甲的窘态。

     但是孙晓不是这样,这位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政治硕士,以惊人的勇气,尝试着站在人类良知的高度上,让武侠全面遭遇现实,并重新认识武侠精神,塑造全新的武侠英雄的,给出一个“是与非”的解答。这很大胆,也很难,毕竟没有谁可以宣称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但很多读者都低估了孙晓的决心和野心,也低估了武侠小说(比如很多武侠小说迷就不愿意承认武侠小说可以承载、或者需要承载什么思想内涵)。孙晓口头上低调,而且自嘲“这个人的东西,大概能给个30分吧”,但其实在孙晓的几篇网文中,他都暴露了自己:“我认为武侠有很大的潜力,只差一步,它可以成为民族文学”,他提出的几个榜样是:屠格涅夫、契柯夫、川端康成……这个一度自筹资金印书、不断遭遇退书的潦倒中年人,依然抱定这样的胸怀和眼界,是不是让你想到了牢狱中高喊“为天地立心”的卢云?对孙晓的政治理念,你可以不赞同,不理解,不接受,但是他的这份坚持,却不容随意嘲笑。

     如果说创造卢云是为了制造一个自我投像,满足自己的一点小小意淫,那真是小看了孙晓。孙晓对金庸的突破(我只说突破,不谈优劣,免生争端),不仅仅是在故事构架、武功招式、人物塑造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立场和哲学思考上的突破。更确切的应该是反过来说:正是孙晓在政治立场和哲学思考上的突破,使他形成了在故事构架、武功招式、尤其是人物塑造上的突破,最终形成了《英雄志》对金庸14本小说的突破。在《英雄志》的后记中,孙晓道出了他的抱负: “如果不能离开这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侠小说不会有新宗派,也不会有新突破。武侠必须要有别种精神。”“《鹿鼎记》的选择相对上是一种价值观的陈述 ,而不是一种哲学……缺少了现实的压迫与内心痛苦的犹疑”。孙晓口中的“别种精神”、“一种哲学”,我认为就是“是非观”,就是卢云一生追逐的“正道”。

213

主题

1907

帖子

1907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14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13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5#
发表于 2019-5-3 16:11:18 | 只看该作者
            嗯,顶英雄志一下,经楼主这么一说,个人认为英雄志应该是一部好书。但若说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的话,个人还是觉得好笑,“是非”“正道”这种东西已有许多武侠作者都已阐释过了,不说老一辈的作家,就是新武侠作者中,小椴,凤歌,时未寒,李亮对此二点的阐述都未必输于孙晓,又谈何“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我知道楼主没有说这样的话,这些话不过是对那些过度抬高英雄志的“英迷”说的罢了)总体来说,个人认为英雄志还是有看头的

186

主题

1830

帖子

1830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42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地板
发表于 2019-5-3 16:10:26 | 只看该作者
            赞精彩,好久没看见如此精辟的书评了。孙晓的话很有道理,早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就感性的认为武侠死了,武侠的创造终结了。但是孙晓的道,却是从人性的一面去做了侠的划分,比起金庸先生关于“行为艺术”上的划分不遑多让。英雄志虽是初稿,但我相信,成书之后,修改再三,一定会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193

主题

1862

帖子

1862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75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74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板凳
发表于 2019-5-3 16:09:51 | 只看该作者
            字挺多的,顶一下吧呵呵

186

主题

1830

帖子

1830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42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沙发
发表于 2019-5-3 16:08:52 | 只看该作者
郭靖在守襄阳的同时可以救出郭襄,令狐冲在与岳父决战前岳父居然突然病死,胡斐那一刀砍下去了吗,康熙要炮轰天地会韦小宝脚底抹油,当然,还有大量辞职下岗退隐江湖的失业人员……金庸提出了很多政治和道德的困境,但是他不尝试给出解答,只给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英雄志》却没有耍滑头,救一个婴儿还是救三万人,牺牲小我还是放弃大我,情人嫁作人妇的牺牲值不值……这些问题都很尖锐,而且非此即彼,没有分毫退让的余地。在《英雄志》中,无论是政治上,还是道德上,还是信仰上,都必须有个“是非”,并依此对各种人生关口做出抉择,这就是孙晓准备对武侠小说作的突破。

     为了给自己的是非观做注脚,孙晓不只创造了卢云,而是创造了四个人物,让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碰撞,并相互冲突。“秦仲海舍弃了是非,伍定远迷惘於是非,卢云贯彻了是非,杨肃观利用了是非。四个人合成了一个主题,What's Right and Wrong?这是英雄志的努力目标。”四个主人公,代表了四种政治观,但是孙晓并没有将其并列开来,放在同一层面上,而是希望通过碰撞,将四种观念统一调和起来,进而进入最后的解答。

     这种调和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卢云。无论是修罗王,还是大都督,还是怒王,他们的不但在人生经历中、更在心理历程上都与卢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卢云最亲近的是伍定远,面对王一通时,伍定远的内心波动因为一句“如果卢大人在此,也不会怪你一句”而暂时平复;最懂卢云的人是杨肃观,在他冰冷坚硬的内心壁垒中,卢云是一条裂缝,更是一线希望,一丝温暖;对卢云最最饱含深情的是秦仲海,这对生死莫逆,最终走上不同道路,但是卢云额上的那道伤痕,永远是秦仲海心中最柔软、最脆弱的一点。

     卢云的意义,不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在于他的存在,是其他三人心中的软肋,更为他们放弃现有道路提供了可能。可以试想:没有卢云作精神支柱,伍定远会继续迷茫、迷失,永远堕落;没有卢云带来的一丝温暖,对世界彻底失望的杨肃观,会将六道世界转动下休,绝不停下;没有卢云,东风吹醒英雄梦的怒王,一定会天地万物杀一空,他的杀业不会止息……卢云,被孙晓赋予了最大的期许和寄托,甚至被喻为圣光:“此卦之后,天下无黑也无白,无胜也无败,万物停争止斗,重归浑沌之始”。

     “是非”、“正道”,这是个几千年来人类思索不停的难题,孙晓创造了卢云,让他来承担这道难题,并且接受牢狱、丢失顶戴、知交背叛、知己陌路、十年孤独、情人嫁作人妇……等等一系列考验。在一些人看来,卢云在现实面前碰得个粉身碎骨,彻底失败了,但是孙晓不这么想,卢云也不这么想,他没有自认悲惨,反而隐隐感觉到上苍的厚道:“正道之界,岂容自己一分寸让。”《英雄志》还没有结束,孙晓关于“正道”的最终答案也还没有揭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孙晓的“正道”需要代言人,这是卢云之所以要被创造的原因。

     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成事不足的迂腐书生而不是一个道德优越、无所不能的超人成为“圣光”?我们过几天再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