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10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6Rank: 6

UID
42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84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5:5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灵魂并不位于脑袋或者心脏,而是在肚子里

  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曾经对“何谓日本”这一问题,只作出两点归纳:“岛国”及“种稻”。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出日本的许多特点,比如集体荣誉感,比如武士道,但有一点,我一直没想通:日本武士在战败捍卫尊严时,为何要切腹?同样是自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自刎?

  美国日裔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有一本书——《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解开了我的这个困惑。当然,从名称上看,这本书的重点不是说切腹,而是说吃稻米。

  既然稻米历来是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日本人的祖先又是从东亚大陆迁居海岛的,那么,日本人爱吃稻米的事情,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人心中,稻米非同寻常。因为稻米是有“稻魂”的,而且稻魂不像一般动物、植物的灵魂,它和人的灵魂本质上是一类。这种稻魂有什么作用呢?作者举了一个日本皇室的例子,来说明稻魂的重要性:

  一切可以追溯到一个名叫“大尝祭”的皇室仪式,这个仪式是在水稻丰收时由日本天皇主持的。它源自“尝新祭”,意思是品尝新米。天皇要吃新米的原因在于,天皇的“灵魂”经过一年时间,“在冬天膨胀,春天萎缩”,灵魂容易离开人体,要得到补充,才能重获健康。采补灵魂的方法,共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自他人。作者引用了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史实。在历史上,老天皇去世、新皇即位时,“新皇通常会咬已死天皇的尸体,以使后者的灵魂能够进入他的体内”。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内的太平洋岛民,在20世纪还流行着分享过世亲属尸体的习俗——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在后代体内延续。

  另一种方式,相对没有那么惊人,靠的就是食用稻米来补充灵魂。天皇“尝新祭”的本意,就是用稻米中蕴含的“稻魂”来充实自己的灵魂,所以这个仪式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灵魂并不位于脑袋或者心脏,而是在肚子里。在古史《日本书纪》中有一个关于食物起源的传说,保食神被杀死的时候,“各种食物从尸体内涌现出来,腹出米,眼出黍,肛门出麦豆”。稻米起源的位置恰好就位于腹部——灵魂和胎儿的居所。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稻米之魂补充人体之魂的交换区正好就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肠胃。“灵魂被认为居住在腹部,因此,著名的男性自杀文化,就是男人剖开腹部以释放他的灵魂。”怪不得,日本武士自尽时,以切腹最为庄严,其实背后有这样一种信仰体系。切腹之后,从生理上讲,是因为失血过多及外部感染而亡;从心理上讲,则是灵魂流失,离开身体散逸而去。

  这样来看,这本书的题目就能说得圆满了——作为自我的稻米——稻米中的“稻魂”构成了人的灵魂,那么稻米就不同于其他的食物,稻米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神圣,主要因为它是组成人“自我”的一部分。

  所以,延伸到现代日本社会来看稻米,来看日本人观念中对西餐或面食的态度,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日本人倒不是仅仅觉得西餐纯粹是外来事物、舶来品,口感不佳,不适合日本人的口味,而是非常本质地认为,西餐里很少有米。没有米,就没有“稻魂”,没有“稻魂”,就无法给“自我”提供补充灵魂的力量。这种观念很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