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
UID156
精华0
金币0
贡献0
银币2077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密宗还有一个术语叫“手印”。手印又称“印契”,指双手所做的各种姿势。密宗以手印为表示本尊意愿、能力的一种方式,有如国王的印玺,为权力、敕令的表示,故称为印。密宗的手印种类很多,各有其含义和用场,有手势语言的意味。手印在瑜伽修习中,对禅功有素者来说,作为一种表示一定意愿,又与自身经络相应的发功信号,有助于内气的发放及意念作用的成功。所以,“大手印”和“手印”俱是藏传佛教中的禅功修习方法,并无武功的成分,但它们与气功有联系,武侠小说家们于是便臆想出一门厉害的大手印武功。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出现的“大手印”武功来看,它是一套凌厉的掌法。 【气功】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古代称谓很杂乱,有吐纳、导引、炼丹、玄功、静功、定功、性功、内功,以及修道、坐禅、内养功和养身功等。“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朝许逊《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记载。解放前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 气功疗法》及中华书局《少林拳秘诀》等书中,都提到过“气功”之词。但是,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 一般认为,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儒、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主张。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按摩。 【收筋缩骨法】载《九阴真经》下半部,此法本为最下乘功夫,是鼠窃狗盗的打洞穿穴之术,但练到最上乘,却能将全身筋骨缩成极小的一团,就如刺猬箭猪之属遇敌蜷缩一般。郭靖因匪人诬陷被缚于丐帮,即以此法将手脚上束缚卸去,从而死里逃生。后来张无忌被奸人朱长龄困于山洞中,练成此功后方安然脱困。 【回旋魔音】西域一派的功夫。人在另外一处地方发声,把自己的音波,震在任何一处目标,然后再转至人的耳内。此功很易迷惑人,往往让人不知发声人所在。 【点穴】武术中的稀传秘技或医学中的疗疾治病手段。人体有多条经络,其作用为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是全身的调节系统。经络上的穴位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之点。武术点穴功夫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上述传统中医理论上。点穴理论认为,对于人体一些重要穴位用力击打,造成一定的损伤,可以产生令人劲力丧失、呼吸困难等作用,再施以妙法,则又可恢复正常。这些主要穴位一般合称三十六要穴,分别为哑穴、死穴、瘫穴、晕穴、狂动穴等。点穴方法亦有多样,用手直接点击,以器械击打,甚至凌空遥点;点穴还有变时取穴,即根据时间变化在一定时辰内点击相应的穴位,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