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
UID120
精华0
金币0
贡献0
银币2018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古典侠义公案说部及后来的续书、相关的传统小说,原本就大多是以说书的形式出现的。随着曲艺、戏曲的发展,一些评书、评话、鼓书等曲艺形式表现的侠义类书目的故事,其惟妙惟肖的英豪形象塑造,浅显通俗的语言表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的武打场面,越来越被文艺工作者所重视。这类故事不仅被新编传统文学的作者所取材,影视也多将其“墨刻儿”或“道活儿”作为取材的蓝本,并且故事愈加丰富,影响也更为扩大。 这里所谈到的根据评书等说书所改编的影片,不包括一些以表现传统侠义小说人物为幌子,实际上是重新编造故事、宣扬新派武侠文艺意境或者故事离奇荒诞,人物扮相造型很洋化、不具备古典气息的那部分古装电影。有些电影,虽然含有部分港台武侠新片的小部分元素,但是表现的主题和具体内容主要是体现传统文艺精神或者比较忠实于原书的,这类影片仍是本文所要介绍的。
“水浒”故事 《浪子燕青》主要是根据袁阔成评书《燕青打擂》、《神州擂》取材改编的。武打场面很精彩也很具体生动。燕青的赤手空拳和使用兵器时的武艺表现,行者武松的擂台表现,时迁的灵活幽默,李逵的顽强无畏都挺深入人心。尤其是宋江的武力也得以表现,《水浒》原书中的孝义黑三郎虽然也懂得枪棒,但是几乎没表现出来。影片中宋公明和燕浪子在寺庙附近与敌人打斗,宋江也毫不含糊地施以拳脚,一看就是个老练而有威望的绿林首领。高太尉派兵攻打梁山泊,浩浩荡荡水陆并进,战鼓隆隆,拿大杆刀和使双椎的宋将威风凛凛。宋军打上梁山,鲁智深、李逵等好汉们英勇抵抗,经过鏖战,终于退了宋兵。 在擂台上,梁山好汉与反面人物对决,一对一,按照计划,豪杰们故意没有全部战胜。打擂打得很有看头,史进、石秀、武行者等武艺高超的步兵将领虽然故意不发挥全部水平,但还是打出了威风和气质。特别是一身棕黄衣着的武二郎,打着打着还练起了醉拳,令人联想到很多武松的事迹。影片中女英雄上官玉环并未死,而是与水浒寨好汉们一起在擂台附近埋伏好,使高毬一伙儿败走。
《鼓上蚤时迁》根据袁阔成评书《水泊梁山》中的《大闹大名府》改编创作。一开始通过围观的汉子口中透露出,那个权倾朝野、作威作福的太尉高俅,也不过是年轻时与他们老百姓踢球的闲汉破落户(高毬),只不过踢球结交了端王爷(后为宋徽宗),这才当了大官。时迁表现的很有特色,胆大、武艺高强、有绝技,善良、重义、心直口快,经常化险为夷。上梁山见到晁天王、宋江,毫不避讳草莽规则而说出宝壶的来历,结果被托塔天王晁盖呵斥下山。这么个机灵而无畏的英雄颇似《小八义》阮英、《三侠五义》蒋平,很容易联想到戏曲舞台上的武丑。为了附庸权贵而显摆本事的生铁佛,这个铁罗汉似的大胡子僧人,与时迁形成了有趣的对照,洋相百出,令人捧腹,而这个人物与奸佞狗官高太尉等人相比,又不那么令人愤恨。八臂哪吒项充的搭档——飞天大圣李衮,顽强而勇猛,在影片中很突出。还是朝廷军官的急先锋索超,果敢而威严,也给人以较深印象。影片里浪子燕青清秀整洁、仪表堂堂,与《浪子燕青》的燕浪子相比,表现更明显的是为人处事灵活机变,后来为了义父卢俊义和时迁,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七侠五义”故事 《七侠五义》(前身为清代说书人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及其续书《小五义》、《续小五义》、《后续小五义》等等,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道的传统书目。单田芳就讲过评书《包公案》、《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等。《五鼠闹东京》,影片中南侠展昭、锦毛鼠白玉堂等大五义、丁兆兰以及丁兆兰之妹的形象表现的都很不错,故事情节也比较紧凑,主题比较鲜明。
“侠女十三妹”故事 清代的文康《儿女英雄传评话》(《金玉缘》)十三妹何玉凤救安公子的故事很有名,原书中北京地方特徵的语言运用的很娴熟,全书描写的也酣畅淋漓,富有传奇色彩。对一件事情或典故,经常以口语化的表现形式娓娓道来,通俗而生动。不仅是勇敢而通情达理的十三妹,老侠邓九公、迂腐的安老爷、奸臣纪献堂等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戏曲也有根据侠女十三妹故事改编的剧目,有的还把故事发生的朝代改在了明代。 电影《侠女十三妹》,人物形象的塑造,无论是十三妹何玉凤,还是山寨老少英雄及奸贼、凶僧,都比较符合人们的印象。故事情节也挺富有感染力,基本上是侠义公案与言情的结合。在十三妹进寺庙打斗的场景,添加了很多比较精彩的特技场面,有对火器、机关暗道的渲染,使其更符合一部分当代人的欣赏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