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武侠
<br> 最近在几部书一起读,有《红楼梦》、《边城》、《基督山佰爵》和《天龙八部》,是穿插着读的。<br><br> 《红》前后读了两遍(前八十回),仍有读不够的感觉。《边》也读了两遍,最终被沈老独特的乡土而又清新灵秀的语言吸引,又找来了《阿黑小史》、《三三》、《萧萧》等扫了个一遍,真的让人赞叹不已。基督山结构严谨,情节贴近生活却引人入胜,是一口气读完的,奇怪却没有重读的欲望,也许是对话太啰嗦了吧。<br> <br> 《天龙》算是重温了,这次本想趁着电视重播跟着细细品一下书,前面讲阿朱阿碧时,还能静下心来一句句地读,后面写到阿紫瞎眼时,就不胜其烦了,感觉金书还是写得太不够精练,于是书放下来,终没能读完。后来想,老金与其花十年功夫把语嫣改来改去。不如就狠下心来,把天龙删繁就简,再丰富配角的人物刻划,则天龙就该是江湖上的红楼梦了吧。<br><br> 又突然想起来,如果有谁能把大仲马的篇章结构、曹雪芹的人物刻化、沈丛文独创的语言风格及老金的天马行空和博大精深结合在一起,是不是就该一统江湖了?<br><br> 武侠,其实可以走得更远的。<br> 楼主鉴赏力强,在下佩服,天龙中阿紫瞎眼非金庸之作,乃倪匡代笔的 报纸连载的时候,是倪匡代的笔,后来出书,代笔部分都重写过,这个金老在序里说明了,说是“不想掠人之美”。<br><br> 我想金老是不想让阿紫瞎的吧,但若改得太多,变成另一部书也不好,所以阿紫瞎眼的情节都还留着,但毕竟先天不足,虽改了又改,逍遥派部份还是读来颇显杂乱。不仅是逍遥派部分,整部大头书,象三个男主角,先段誉一段,接着萧峰一段,再接着虚竹一段,最后来个大派对,这样的结构,对150万字的大部头来说,是稚拙了些。<br><br> 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红书写了那么多配角,如那些个丫头,虽然着笔不多,但每个丫头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我们后代写书的人,包括金老,配角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比如段二,有那么多美貌情人,本应是个很与众不同的人物吧?但通读全书,只感觉段二是个概念化的人物,没有什么让人难忘的地方,为什么?金老太聚焦于主角了,配角不能出彩,于是钟姑娘、木姑娘等等都要虎头蛇尾。<br><br> 红书不一样,红书用大半个章节描绘香菱学诗,这时候虽宝、黛、钗等都退离主视角,对香菱的重笔刻画却不让人感到喧宾夺主,篇幅虽有限,而其痴、其纯、其才、其可爱、其“真应怜”之态却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感慨。红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安排,象链二奶之病休以突出探春之才、袭人之回乡探母以突出晴雯之性等,都是大手笔写细文章。<br><br> 我们后辈写武侠的人,往往只看到金老奇、博的一面,既然博厚不过老金,那就更奇更神些吧,于是就有了杯雪中的石阵、昆仑中的天机,奇是奇了,却不可信。以其之奇,反观昆仑中语言之稚拙、杯雪中语言之涩晦,其得失彰矣。<br><br> 金老有许多方面可以突破,比如篇章结构之不严瑾,比如语言风格之不独行,比如人物刻画之不深广,比如故事细节之不贴近生活......,凡此种种,皆有可破之处,惟其奇已至极端,再破则神,慎察。 新修版就针对楼主指出的几处问题作出了改动,虽然整体在金迷中反响不太好,但不妨一阅。 谢谢 金古吾爱和308155127 两位朋友的讨论。<br><br> 徜若只用可读与否来论处,可以说,修改前后的版本,在武侠小说里,都是很优秀的了,至于读者喜欢哪版,是他自己偏好的问题,但作为小说家,对人物情节的修改,应与人物的性情前后相符,才是合理的。就拿语嫣来说,本身已很美了,前面的描写也没看出她哪点很在意自已的青春和美丽,新版不让她嫁人也罢了,还要让她去练长春不老功,这个,就很雷人了。<br><br> 再说回金书的结构,我看《倚天屠龙记》电视几次了,每次看到光明顶一战后,就兴味索然,后面看不看都无所谓了。小张都把六大门派搞得清清楚楚了,那后面还有什么盼头?大高潮提前了,小说被拦腰了,结构之误也。其实神雕也是被拦腰了的,只是好面的部分还算精彩,大家没太留意,但从结构来说,前后两部分过度得不是很好,仍然是结构上的问题。<br><br> 上面说了金老的那些多问题,并不是要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想说,老金虽然已站在武侠之巅,但从小说艺术角度看,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象篇章结构,象独创的语言风格,象配角人物的刻画,象更贴近生活的细节描写等等,都是后辈可以也应该超越的地方,而不应只把奇、玄、幻当作突破口。 楼主喜欢看好书我很佩服,但是白看了那么多名著。鉴赏力还有待提高。名著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不是因为别人说好就迷信。。。<br><br>只针对你这段话点评一下:<br>“又突然想起来,如果有谁能把大仲马的篇章结构、曹雪芹的人物刻化、沈丛文独创的语言风格及老金的天马行空和博大精深结合在一起,是不是就该一统江湖了? ”<br><br>大仲马的篇章结构绝对比不上红楼梦,远不如红楼梦那样前后呼应,结构布局堪称精巧。大仲马的地位类似于金庸,基督山的结构只能说在通俗小说里还行,跟真正的巨著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相比还有差距。楼主认为基督山语言啰嗦,是因为你看的翻译版,用翻译版来评价语言是隔靴搔痒,要欣赏语言只能去看原版。而且要从西方思维角度看语言,因为外文重严密,而中文更重精练,就如西方工笔画和中国传统画的区别。<br>沈从文的语言美则美矣,适合于写散文或者文艺性的纯文学,用来写武侠小说这种文体,那是典型的冯妇救火。武侠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用简练流畅的叙事文笔,散文笔法只能在少数地方例如写景时偶尔用用。很多女作者的文笔很华丽,但是写出来的武侠没几个人看。所以以武侠小说而言,金庸的文笔绝对比沈从文更合适。<br>还有最后那个问句融合几个人的优点“是不是就该一统江湖了”,问得有点弱智。因为金庸没有融合所有人的优点,但是现在已经一统江湖了。你自己也说了老金已站在武侠之巅,所以应该问是不是就可以超越金庸了。<br><br>说得直白请见谅 忍不住再点评两段:<br>1. “金老有许多方面可以突破,比如篇章结构之不严瑾,比如语言风格之不独行,比如人物刻画之不深广,比如故事细节之不贴近生活......,凡此种种,皆有可破之处,惟其奇已至极端,再破则神,慎察。”<br>前面说得都没错,最后那句“惟其奇已至极端,再破则神,慎察。”再次说错。恰恰相反,金庸的“奇”比前面那些更容易突破,论情节上的奇,黄易的大唐双龙和古龙的部分情节已经突破了金庸。金庸的故事讲得好,但主要好在自圆其说,有点四平八稳,论想象力还远没有达到极端。<br>2. “武侠,其实可以走得更远的。”<br>这很难很难了,能产生金庸跟他成长所处的文化氛围也是有关的,在当前这种教育环境中,产生具备金庸那样文化修养的人基本不可能了。金庸射雕里有个例子很形象,郭靖在听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以声音争斗时想通的那点:我知道如果我有一万斤的力气打出一拳,肯定能把所有人打死,但问题是我不可能有一万斤力气。人力有时而穷。<br><br>楼主的其他观点有一定见地。<br>个人认为金庸新修版是老来昏头晚节不保<br><br>再次申明,个人比较挑剔,对自己也是如此。看到楼主对武侠的热情上面那些话不吐不快。得罪之处见谅 谢谢楼上的见解和指教。很好啊,有讨论才有提高,这个偶欢迎。<br><br> 也说点我的看法。<br><br> 拿《基督山佰爵》与《红楼梦》比结构,我觉得是不妥的。一是两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比较的意义不大;二是两者叙述方式不同,前者是写情节,后者是叙事,情节需要一定的连惯性,前后的逻辑要严密且经得起推敲,故不能放得太散。写事却可以很跳跃,只要围绕着主题展开,文章就不会散,因为可以跳跃,很多地方就可以边说事边打伏笔,也就是脂砚斋所说的“草蛇灰线”,又因为是叙事的,事件可以打散,然后用不同的主线穿插串连,有照应,有交叉,因而看起来宏大精巧,不奇怪啊。三是前者是单主角寡配角,后者是多主角多配角,规模不一样,复杂程度不一样,处理力度和评价就会不一样;四是前者是通俗的,要做到让人看一眼就离不开,所以那样的结构是合适的,后者是艺术的,要让人看第二眼还看不够,因而那样的结构也是合适的......更重要的说,我“把大仲马的篇章结构、曹雪芹的人物刻画、沈丛文独创的语言风格及老金的天马行空和博大精深结合在一起,是不是就该一统江湖了?”这句话没有否定红楼梦结构的意思,更没有说《基督山佰爵》的结构比《红楼梦》好的意思。我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在武侠这个通俗小说领域里,《基督山佰爵》那样的严密紧凑结构比《红楼梦》那样的宏大散巧结构更合适,所以我推荐。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哪部武侠小说用红楼梦那样的叙事结构来写,有多少人是可以读一眼不放下的。<br><br> “把大仲马的篇章结构、曹雪芹的人物刻画、沈丛文独创的语言风格及老金的天马行空和博大精深结合在一起,是不是就该一统江湖了?”这句话的第二个意思是武侠小说家要有自已“独创”的语言风格。曹语文体是独创的,别人学不来,也没必要鹦鹉学舌般一字一句地学。沈语文体是独创的,别人也不容易学。曹、沈是文学大师,同时也是语言大师。小说家若有了自已的语言风格,他就有了根,若干年后,你可以忘记他的故事,但忘记不了他的语言。很明确,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习沈老独创语言风格的精神,而不是照搬他的散文化风格。金老的成就很大啊,但没有人说他是语言大师,既然不够强大,从这里突破有何不可?<br><br> “金庸没有融合所有人的优点,但是现在已经一统江湖了。你自己也说了老金已站在武侠之巅,所以应该问是不是就可以超越金庸了。” 金庸站在武侠之巅,是没错的,可那是“当代”之巅。俗话说,“一山更望一山高”,俗话又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我相信,金庸之巅可以是武侠更高更远之路的起始,而不是挡路的山峰。武侠应该有新的巅峰,但不必只走金庸之路。<br><br> “.....凡此种种,皆有可破之处,惟其奇已至极端,再破则神,慎察。”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金庸之奇不能破(事实上很多后人已破得很远了,他们之所以能得比金庸更远,不是金庸不懂得走,是金庸懂得克制),而是说金庸之奇本已走到险的边缘了,再走就出人界了。武侠毕竟是关于“人”的小说,过奇则神。这是我的观点,奇、幻不是武侠的精髓,现在大家太剑走偏锋,只知奇、神,不知其余。当然有人喜欢自然就有人写,我只好不反对。<br><br> 不好意思,上面的答复或许有点太针峰相对了,这都是因为我前面有太多说得不周之故,见谅。 樓主鑒賞力強,在下佩服,天龍中阿紫瞎眼非金庸之作,乃倪匡代筆滴 `~``乃倪匡代筆滴`~`倪匡代筆滴````匡代筆滴~~代筆滴```筆滴``~~滴~`<br><br><br>˙☆`·.·*═—═—═—*═—═—═—*˙☆`·.·*<br><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class="j-no-opener-url" >http://tieba.baidu.com/f?kw=%A1%DA%C0%E4%D4%C2%D3%C4%B9%E2%A1%DB&t=4</a> <br> <br> 記憶零落的恨,<br> ---------------------------<br> 像被刀子劃過叻的魚鱗,<br> ---------------------------<br> 囿些還畱在身體仩,<br> ---------------------------<br> 囿些是掉在叻水裏叻,講水一攪,<br> ---------------------------<br> 囿幾片還會繙騰,閃爍,然而中間混著血絲<br> <br>˙☆`·.·*═—═—═—*═—═—═—*˙☆`·.·* 知道的,LSMM不用这么强调啦.3L已有说明.
页:
[1]
2